高力士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03-05浏览次数:24

 高力士(684-762) 本姓冯,名元一,乃南朝高凉太守冯宝和巾帼英雄冼夫人的第六代孙,唐代潘州(今广东省高州市)人。高力士的曾祖冯盎,唐初被封为高罗统管、耿国公兼广韶十八州总管,父亲冯君衡为潘州刺史,“家雄万石之荣”。武则天长寿二年(693),监察御史万国俊到广州诬告岭南流人谋反,冯君衡也“因以矫诬罪成,裂冠毁冕籍没其家”。时满10岁的冯元一被充为奴,并受阉割。武则天圣历元年(698),他作为阉儿,被岭南讨击使李千里带到神都洛阳,改名力士,入宫为武则天宦官。因宦官高远福收他为养子而改姓。他与武三思相交,又倾心附结临淄王李隆基(玄宗)。协助玄宗平定韦后之乱和太平公主之乱,以功臣的身份登上唐中期政治舞台,为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受三品将军,权势益大。太子称之为二兄,诸王公主称之为阿翁,驸马称之为爷,玄宗亦常称之为将军。凡表奏文书,必先呈之而后进。玄宗曰:“力士当上,我寝则稳”。权臣文融、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皆厚结之。资产殷厚,王侯莫及。累加骠骑大将军,封渤海郡公。常在玄宗侧,乘间进谏。开元二十五年(737)太子李瑛被废,李林甫等谋立武惠妃之子寿王李瑁,他劝玄宗推长而立,遂立忠王李玙(肃宗)为太子。天宝十三载(754),边将立功,玄宗甚为得意。他谓边将拥兵太盛,恐祸成不可救,隐指安禄山。同年秋,大雨成灾,玄宗征询之。对曰:“自陛下以权假宰相,赏罚无章,阴阳失度,臣何敢言!”次年,安禄山反,从玄宗入蜀。后还京师,为权臣李辅国所诬,流放巫州。宝应元年遇赦诏还,途中闻玄宗死,呕血而亡,终年79岁。由于高力士对唐玄宗忠心耿耿,毕生谨慎无大过,唐人对他的评价还是好的,代宗以他保护先朝勋劳卓著,赐扬州大都督,陪葬泰陵(玄宗墓)。其故乡人民也在高州市曹江镇冷水铺岭修建了高力士衣冠墓,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大量的史实表明,像高力士这样独具个性、忠诚专一的宦官,蜚声唐皇朝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在历史上确实罕见。其目的只为了忠君,为了保国,这一点是无愧他的先祖冼夫人的。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这位曾多次激烈抨击宦官专权的传统的反叛者,却在其《史纲评要 唐纪》中说:“内侍如高力士者甚少……真忠臣也,谁谓阉宦无人?”作为掌握重权的宦官,在史籍中被归为“真忠臣”之列,是难能可贵的。为了彰显这位历史名人,国家邮政部也发行了“高力士”纪念邮票。
    
高力士雕像
     [高力士故居] 位于广东省高州市区集贤街、安荣二巷一带。始建于唐初,后经历代修葺,清代重建一直保存至现代。
     唐高宗永徽年间(650-656年),高力士的父亲冯君衡出任潘州(今高州市区)刺史,在城内修建住宅。公元684年,高力士在该宅出世,为少子。10岁时父亲获罪,其家籍没,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离家20年后,高力士获悉母亲麦氏流居陇州,喜极而泣。帝闻召见,封越国夫人,追赠其父冯君衡为广州大都督。随即,高力士回高州修建故居,称高力士宅,并在宅前亲手种植椰树两株。唐朝时佛教盛行,高力士在故居旁,修建寺院一座,称灵惠寺。寺门匾额“灵惠寺”三个大字由高力士请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手书,用石碑刻制,镶嵌于正门口上方。寺内中殿设观音阁,内置铜铸千手观音一座,观音两侧各有铜铸侍从一座。这些佛像均为高力士所献。不久,两侍从铜像被盗。有趣的是,盗者用两座木雕侍从替上,并在旁题诗一首:“佛是西方佛,铜是东土铜。请佛暂回西方去,且救弟子一时穷。”演绎了一出奇趣佚闻。
    
高力士故居外景(高州西关)
     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重修高力士宅及灵惠寺。此时,宅前当年高亲植的两棵椰树已高达百尺,生机盎然,灵惠寺与观音阁也修饰一新。举人杨奇珍根据过去观音阁内的奇趣故事,撰写有《观音阁碑》,镶嵌于观音阁内。
     明代后期,社会动荡,战事频繁。高力士宅疏于维修,一天夜里轰然倒塌,宅前的两棵椰子树也同时被压毁。只有灵惠寺保存下来。
    后经知府倡议,时人捐资重建高力士宅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力士宅部分被改造为街巷通道。灵惠寺由于损坏严重,只有正殿至今还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