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敬宗之女与冯盎之子联姻之事,学者们已有论述。许冯联姻在当时是轰动朝野的事件,它直接令许敬宗被降职,甚至死后也不得安宁。
许敬宗一生凭着其出色的文才累获升迁,官至中书令。而在他辉煌的仕途中,却栽了两次跟头。其一是贞观十年,已官至中书舍人的他,在长孙皇后的葬礼上见欧阳询相貌丑怪而大笑,被御史弹劾,贬为洪州都督府司马。其二便是永徽元年,“敬宗嫁女与蛮酋冯盎之子,多纳金宝,为有司所劾,左授郑州刺史。”许敬宗是高宗嗣位后才得到礼部尚书之位的,上任才几个月,却因嫁女之事而被贬,直至永徽六年才官复原职。可是事件并没因此而平息。咸亨三年许敬宗去世,太常博士袁思古按谥法“名与实爽曰缪”将其谥为“缪”,其理由是“敬宗位以才升,历居清级,然弃长子于荒徼,嫁少女于夷落。闻《诗》学《礼》,事绝于趋庭;纳采问名,唯闻于黩货。”袁思古所说的“弃长子于荒徼”是指许敬宗的长子许昂与许敬宗的妾私通,许敬宗以不孝之名奏请朝庭将许昴流放岭南一事。“嫁少女于夷落”所指的当然是“嫁女与蛮酋冯盎之子,多纳金宝”一事了。“缪”这个谥号令许家深以为耻,要求换谥官重议。双方争纠不休,最后高宗下诏,决定按谥法“既过能改曰恭”谥为“恭”。
许敬宗嫁女与冯盎之子却被降职,除了因为其“多纳金宝”的贪行之外,更是因为在唐初门阀观念还很强烈的年代,他将女儿嫁与蛮夷,为世人所耻。从袁思古给他的按语,我们可看得更清楚。许敬宗因儿子与妾私通,上表将儿子流放,本来无可厚非,但问题是流放什么地方不好,却要流放到岭南这种荒芜的地方。嫁女多收财礼,也不算什么大事,问题嫁的是蛮族,在世人的眼内等同于卖女求财了。因而任凭你许敬宗是三朝元老,“任遇之重,当朝莫比”,死后“高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诏文武百官就第赴哭,册赠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大都督,陪葬昭陵”,但也难有一个好谥名。
从许冯联姻事件,我们可了解到冯盎时代岭南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概貌。岭南还被中原人称为“荒徼”之地,而冯冼家庭在中原人眼中还是“夷落”。当年冼夫人与冯宝的联姻使岭南的俚人与汉族和平共处,促进了国家的安定统一和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进步,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有些学者夸大其词,甚至说冼冯联姻使俚族完全汉化,是与史实不符的。融入了以冯氏家庭为代表的中原先进文化后,无疑是使俚人的经济文化产生了一个飞跃,但还没到与汉人相提并论的程度,直至宋代以后,俚人还是一个在经济与文化上与汉人有差距的民族,俚人的真正被汉族同化是在明清的改土归流的政策实施之时完成的。
从许冯联姻的风波,我们也应看到当年冯冼联姻的种种阻力。在岭南地区与俚人的社会经济文化已有了很大进步的冯盎时代,冯许联姻也会引起轩然大波,前辈的冯冼联姻,其阻力应该不亚于此。从冼氏的角度来看,冼夫人嫁与冯宝,除了首领外嫁引起族人反对之外,也会被相当多的人视为攀龙附凤。从冯氏的角度来看,冯宝娶蛮夷之女,也会引起不少的以汉族为中心的人的讥笑和阻挠。这些虽然史册没有详记,但我们可推而知之。因而我们在盛赞冯冼联姻给社会带来巨大贡献的同时,是否亦应讴歌他们为冲破世俗之见而所作的种种努力呢?
参考文献
1.《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二·许敬宗李义府传》。
2.《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八·奸臣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