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生命,感悟人生——记社科系参与华南师范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1-04浏览次数:13

  2009年12月27日,国家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办公室主任、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院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任陈岸涛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部王京跃教授等一行20余人应邀到我校开展主题为“珍惜生命,感悟人生”的游戏教育实验活动。我校社会科学系160名大一新生作为游戏参与者参加了此次游戏活动,茂名学院高州师范分院伍世亮院长、韦厚升副院长,党政办公室主任林国富、社会科学系主任李坤凤、辅导员冼周以及各班班主任都亲临现场观摩了此次教育实验活动。
     本次游戏教育活动从早上8:30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10:00结束。游戏活动由华南师范大学李杰老师担任主持,160名同学分成12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华师活动团队指派一名指导老师全程指导小组的游戏活动。游戏开始前,华师指导老师首先向本小组的同学们作自我介绍、讲述游戏规则以及注意事项,然后进行游戏教育活动。根据游戏的教育实践目标,游戏可分为队员互认与团队认可、生命与爱的教育、励志教育等三部分,分别在上午、下午和晚上进行。
    游戏的第一部分为队员互认与团队认可,活动时间从上午9:30持续到12:00,由石头、剪刀、布和“过河”两个游戏组成。第一个“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与我们日常玩的“石头、剪刀、布”的原理相同,但动作表现不同,我们日常的“石头、剪刀、布”采用的手语动作,而这里的“石头、剪刀、布”采用的是四肢肢体动作,12个小组进行两两对决,三局两胜,赢者可以进行“爱的鼓励”(按照1、2、3、4、2的次数拍手掌),输者的全组组员要罚做三个俯卧撑(允许代人受罚);第二个游戏是“过河”,游戏规则是每个小组选派三个人,每个人都蒙住双眼,然后背负其他组员以最快的速度“过河”。通过这两个游戏,使来自不同班别的组员相互熟识,并使组员认识到个人与集体(小组)是一体的,个人的努力、自己与其他组员的配合协作直接决定着小组的输赢,而小组的输赢则关乎个人的荣耀。所以,当这两个游戏结束的时候,大家都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和荣耀,许多组员在游戏结束后的奖罚过程中,主动承担责任,替组员受罚,并且大声高呼“我是小组成员,我要对小组负责”,“我是小组成员,我为小组努力,为小组骄傲自豪”,各个小组在响亮的欢呼口号声中群情激扬,斗志十足。因此,主持人便乘热打铁,要求每个小组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民主讨论的方式拟定本组的队名、队歌、精神口号以及本组的特色队形。很快,每个小组便在规定的时间内拟定了自己的队名、队歌、精神口号以及特色队形,并一一进行了集体宣读和队形展示,获得了所有参与者的认可和掌声,将游戏活动推向了第一个高潮。
    下午2:30至5:30进行游戏的第二部分:生命与爱的教育。该部分主要由“生命的历程”和“爱的传递”两个游戏组成。在“生命的历程”中,以小组为单位,由每个小组的指导教师在间隔15米远的地方背着摆放20张不同的相片,相片的摆放是杂乱无章的,但却是有规律可循的,小组每次只能选派一人前往掀翻一张相片,翻对了可以接着再翻一张,翻错了就回去,再选派一人前来掀翻,相片的规律由各个小组自己探讨总结。很快,就有小组总结出:相片的规律就是反映人的受精、胎儿的形成、出生、幼年、少年、成年、青年结婚、中年、老年以及死亡等整个生命过程。因此,在掌握规律后,各个小组先后陆陆续续地完成了整个游戏,然后由游戏的设计者讲述游戏的来由及游戏的意义,并在本组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生命展开讨论,让同学们在自己与他人的真实讲述中去感悟生命的真谛,体会生命的平凡与不平凡。第二个游戏是“爱的传递”,乒乓球代表着“爱”,而一连串长约30cm的小水管则代表着“爱的传递渠道”,要求是将多根这样的小水管拼接起来,将球从这边传递到30米外的另一边,并成功地落入另一边已经设计好的呼拉圈内,许多同学认为这样的传递一次便能成功,但事实却非如此,有些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屡试屡败,甚至没有一次传递成功。主持人提醒大家,“爱的传递”不仅要求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而且要开动脑筋,讲究技巧,生活中的爱亦是如此。
    晚饭后,游戏进入的第三部分:生命励志教育。该部分由游戏“风雨人生路”、舞蹈视频《牵手》以及手语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三个节目组成。在进行“风雨人生路”之前,主持人发给每个同学一个眼袋,要求每个同学蒙住自己的眼睛去感触站在自己身边周围的人,然后开始“风雨人生路”的游戏——蒙住眼睛去感受生命中的“坎坷”与“挫折”。游戏规则是所有同学都被蒙住眼睛,然后手牵手地牵成一条长队,在一位指导老师的牵引下穿越“风雨人生路”。在这条路上,他们不仅要面对黑暗,经历真正的寒风细雨(因为天气阴寒且有小雨),而且要跨越众多他们并不了解的“坎坷”和“挫折”,除队伍的第一个同学由指导老师牵手引导以外,其他所有同学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紧紧地、牢牢地牵住其他同学的手,因此,任何一只手的松开或放弃,都会导致后面的队伍找不着路,同样,任何一只手的松开或放弃,都会使人在黑暗与风雨中感到孤独、紧张、害怕甚至是恐惧而不知所措。所以,尽管队伍在游戏过程中行进的很缓慢,并且不少同学在行进过程中遇到不少的磕磕碰碰,但他们在行进中总是紧紧地牵住相互的手,相互扶持,相互提醒。当他们摘下眼袋的时候,他们开心地笑了,他们看到了一直紧紧牵住自己手的人,他们体会到了,正是相互牵手、不舍不弃,才使自己成功地走完这趟“风雨人生路”。接下来的节目是双人舞蹈视频《牵手》,与平常的双人舞蹈不同,舞蹈的主角是一对年轻的残疾男女,男的失去了一条腿,女的失去了一只手臂,但他们却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向观众展现了无比优美的芭蕾舞姿,配合着跌宕起伏的音乐,同学们看到的是他们坎坷不平却又充满毅力激情的生命历程,听到的是他们对坎坷命运永不屈服的生命呐喊……。游戏活动第三个节目是《阳光总在风雨后》,指导老师用手语配合音乐教大家唱手语版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让大家体会到,苦难、坎坷、挫折、失败对于生命来说只是风雨,风雨过后就会有晴空,就会有绚丽的彩虹,我们的生命、生活也不外乎如此……
    最后,游戏指导团队还为大家录制了本次活动的影像花絮,并配以音乐《奔跑》,让所有游戏的参与者都能目睹自己团队和个人的整个游戏过程。晚上10:00左右,游戏教育活动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虽然此次活动期间天气低温阴寒且伴有微风细雨,游戏活动时间长达一整天,许多同学也因此感到体力困乏,但他们参与热情很高,主动积极地全程配合参与此次游戏活动,甚至在晚上10点多,游戏结束之后仍然是依依不舍,迟迟不愿离场。许多同学,特别是女同学,在游戏结束后都自觉主动地协助游戏团队清场,搬运道具、处理后续工作等,一直忙活到深夜12点多。同学们说,天气很冷,一整天的游戏也的确很累,但很有意义,因为自己在游戏中不仅感受到了开心快乐,重要的是游戏教会了我们该如何面对生命中的挫折、面对社会、面对生活、学会感恩等等……,这些收获在普通的课堂上是学不到的。
    游戏结束后,笔者曾与游戏的组织策划者、华南师范大学政行学院副院长陈岸涛教授进行交流,陈教授在谈到此次游戏教育实验活动时说,生命是人生的基础,而生命的基础就是爱,所以,身为教育者,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理解生命,其次才是知识。但是,生命是什么?爱又是什么?其实这是谁都说不清的问题。所以,与其不断地给学生们讲解分析什么是爱,如何理解生命的意义等等说不清的问题,不如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行为去感受什么是真正的生命,什么是真正的爱。这次游戏目的不是单纯地给学生做思想工作,而是让他们真实地去感受,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有时,学生的一次亲历亲为,胜过老师在课堂上的一百遍讲解。
    陈岸涛教授的真知灼见,使我们感触甚多,所谓“十年种树,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虽然国家、社会、家庭和从教者都为教育投入巨大的精力,但我们的教育却总是存在诸多问题,教育效果不甚理想,某些教育问题甚至是日益尖锐,这些现象和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而陈岸涛教授的这种游戏教育实验活动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是一种尝试和创新,教育成效显著良好,值得我们去借鉴与学习。
    
    陈岸涛教授在主持活动
    
    “珍惜生命,感悟人生”游戏教育实验活动现场
    
    热情投入的参加者
    
    气氛活跃的现场
    
    “过河”游戏进行中
    
    特色队型—众星捧月
    
    
     (通讯稿:张梅清 蔡春婵 照片提供:李坤凤 冼周 谢红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