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西河北大树岛考察报告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12-30浏览次数:17


    一、实习目的
    
    通过阳西河北大树岛考察,得到了一些很好的海岸地貌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这一次考察主要是使我们将课本的海岸地貌知识理解得更加通透,特别是与海岸地貌密切相关的波浪、波长、波高、潮汐。


    我们对野外海岸地貌现象有亲身体验,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我们对地貌学的兴趣。
    二、实习过程 
    
    海岸地貌:海岸在构造运动、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总称。根据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以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两大类。


    
    海岸侵蚀地貌是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主要有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海岸堆积地貌是近岸物质在波浪,潮流,风的搬运下,形成的各种地貌。按海岸的物质组成,可海岸分为基岩海岸,沙质海岸,淤泥质海岸,生物海岸四种类型。近岸物质在波浪、潮流和风的搬运下,沉积形成的各种形态。按堆积体形态与海岸的关系及其成因,可分为毗连地貌、自由地貌、封闭地貌、环绕地貌和隔岸地貌。按海岸物质的组成及其形态, 可分为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地貌。
    ①沙砾质海岸地貌。波浪正交海岸传入时,水质点作向岸和离岸运动,但两者的距离不等,导致泥沙向岸和离岸运动。这种横向的泥沙运动,形成近岸的泥沙堆积体,它们由松散的泥沙或砾石组成,构成了沙滩以及与岸线平行的沿岸沙堤、水下沙坝等一系列堆积地貌。
    ②淤泥质海岸地貌。在潮汐作用较强的河口附近和隐蔽的海湾内堆积而成,这类堆积体由0.002~0.06毫米的细颗粒物质组成。地貌形态较为单一,成为平缓宽浅的泥沙质潮间带海滩。
    ③三角洲海岸地貌。在河口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而成的向海伸突的泥沙堆积体。有呈鸟足状的,如密西西比河口三角洲;有呈尖嘴状的,
    ④生物海岸地貌。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有的海岸地貌类型。造礁珊瑚、有孔虫、石灰藻等生物残骸的堆积,构成了珊瑚礁海岸地貌,主要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三种基本类型。
    到阳西河北下车后,我们沿着山顶走去,在山脚下我们发现了沙丘。小山,沙堆,沙埂或有风的作用形成的其他松散物质叫沙丘。这里的沙丘受海风的影响,搬运到这里堆积下来,堆积成沙丘。我们继续步行,在半山腰处,我们停了下来,远处便是一些沙滩、沙嘴。凹形海岸纵向移动的泥沙形成沙滩;而在凸形海岸,一端与陆地相连,另一端向海伸出的泥沙堆积体,叫沙嘴。爬到山顶后,看到不断涌向岸边的波浪,我们都有些呆住了。波浪向岸传播过程中随着水深的变浅,波浪外形发生变化,波形也将破碎。风向和风速通过改变波浪的规模来影响波浪的破碎深度。当风向与波向一致时,风速越大,波高越高,破碎深度加大,反之越小。
    波浪的大小和形状是用波浪要素来说明的。波浪的基本要素有:波峰,波顶,波谷,波底,波高,波长,周期,波速,波向线和波峰线等。
    波峰是波浪周期性运动的高处部分,其最高处称为波顶。
    波谷是波浪周期性运动的低处部分,其最低处称为波底。
    波高是波峰到波谷之间的垂直距离。波长是两个波峰之间的水平距离。
    波浪的划分标准很多,最常见的是下面按成因的分类。
    (1)风浪和涌浪。在风力的直接作用下形成的波浪,称为风浪;当风停止,过当波浪离开风区时,这时的波浪便称为涌浪。
    (2)内波。发生在海水的内部,由两种密度不同的海水相对作用运动而引起的波浪现象。
    (3)潮波。海水在潮引力作用下产生的波浪。
    (4)海啸。由火山,地震或风暴等引起的巨浪。
    (5)气压波。气压突变产生的波浪。
    (6)船行波。船行作用产生的波浪。
    海上的波浪的形成
    海水受海风的作用和气压变化等影响,促使它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而发生向上、向下、向前和向后方向运动。形成了海上的波浪。波浪是一种有规律的周期性的起伏运动。
    傍晚时,海水处于低潮位,我们又来到了海边,发现与中午的高潮位相比,果然退了很多,那些原本浸在水中的石头也露了出来。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地带,称潮间带,主要是海滩或潮滩。
    说到高潮低潮必然要说潮汐,潮汐是在太阳和月球引力作用下发生的海面周期性涨落现象。潮汐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潮汐的涨落,使海面发生周期性的垂直运动,海面涨落过程称为涨潮和落潮。当海面涨到最高位和降到最低位是,称为高位潮和低位潮。高潮和低潮的高差叫潮差。二是使海面水体产生水平方向整体运动,形成潮流。涨潮时向岸流动的海水为涨潮流,落潮时向海流动的海水称为落潮流。
    除上述之外,途中还看到了长石、花岗岩、风车、火电厂等等



    三、实习心得
     这一次考察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不但丰富了我们的自然地理知识,感受了大自然的魅力,而且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增强对野外实践能力,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学习等。
    四、参考资料
    (1)小战老师的讲解 (2)地貌学原理 (3)网络搜索